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志》〔魏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人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计出。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抚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遣魏延等各将领率军向东进发,诸葛亮自己仅留一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领二十万人抵抗诸葛亮,却与魏延的军队交错行军,径直向前,在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停下,侦察人员向宣帝报告,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力少且力量薄弱。诸葛亮也知道宣帝即将到达,且已逼近。他想要前往魏延的军队,但距离太远,如果回头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将士们都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诸葛亮却神态自若,下令军中把军旗放倒,战鼓停息,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座城门,扫地洒水。宣帝一向认为诸葛亮行事稳重,现在却突然看到他形势示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军队,于是带领军队向北往山上走。第二天
简析
本文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文章通过叙述诸葛亮在兵力悬殊且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成功迷惑司马懿并化解危机的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高超智谋,也体现出智谋与胆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青青河边草篇
傅玄〔魏晋〕
青青河边草,悠悠万里道。
草生在春时,远道还有期。
春至草不生,期尽欢无声。
感物怀思心,梦想发中情。
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
既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
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既觉寂无见,旷如商与参。
河洛自用固,不如中岳安。
回流不及返,浮云往自还。
悲风动思心,悠悠谁知者。
悬景无停居,忽如驰驷马。
倾耳怀音响,转目泪双堕。
生存无会期,要君黄泉下。
述酒
陶渊明〔魏晋〕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阳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