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诗二首·其一
左思〔魏晋〕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白云 一作:白雪)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道路荒芜,好像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
这里只有岩穴看不见房屋,阵阵琴鸣音从山中传来。
白雪停在北山梁,红花盛开南山林。
泉水激荡于山石之间,小鱼沉浮于溪水之中。
无须箫管与丝弦,山水自然有清乐。
何必歌唱,风吹灌木的声音自是一种悲戚的吟哦了。
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杂佩幽兰。
在世途上徘徊,脚力疲乏。且弃官在此隐居吧!
注释
策:细的树枝。
招:寻。
荒涂:荒芜的道路。
横:塞。
横古今:从古至今被阻塞。
简析
《招隐诗二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杖策招寻隐士开篇,点明主题,接着描写隐逸生活的简朴、高雅和周围环境的秀美,后说诗人对山水之音的热爱,认为自然之音足以悦耳,无需丝竹之音的点缀,灌木的悲吟也已足以打动人心,无需人为的啸歌来增添情感;最后以秋菊为粮、幽兰为伴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清苦与高雅,说自己足力疲惫、欲投簪隐去,指明了内心的抉择与归宿。此诗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画卷,实是诗人被世事磋磨后的另一种选择。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21篇诗文 1127条名句
合欢诗五首·其一
杨方〔魏晋〕
虎啸谷风起,龙跃景云浮。
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
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
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
衣共双丝绢,寝共无缝裯。
居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
子静我不动,子游我不留。
齐彼同心鸟,譬此比目鱼。
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牢。
但愿长无别,合形作一躯。
生为并身物,死为同棺灰。
秦氏自言至,我情不可俦。
与殷晋安别
陶渊明〔魏晋〕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游斜川
陶渊明〔魏晋〕
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